茶砖泡出来的茶叶是怎么样的呢(茶砖和茶叶的区别)
其实茶砖泡出来的茶叶是怎么样的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茶砖和茶叶的区别,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茶砖泡出来的茶叶是怎么样的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茶砖是什么茶 为什么要把茶叶压成砖的形状
砖茶,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砖茶是用各种毛茶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成为半成品;再经过高温汽蒸压成砖型或其他类型的茶块。砖茶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砖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独具菌花香,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
茶叶做成茶砖,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历史上的普洱茶,主要依靠“茶马古道”,运往牧区销售,而茶马古道因道路艰险,无法行车,只能依靠兽力驮运。因散茶松散,同样重量的话体积较大,每匹牲口驮运的重量较少,而运费是按重量计算的,为了增加运输效率,增大一次驮运的利润,逐步就产生了紧压茶。作为一个马帮来说,驮运紧压茶可以比驮运散茶多运输大约30-50%。
茶砖与茶叶哪个好处多
茶砖与茶叶相比,茶砖好处多。砖茶可以煮着喝。作为100%后发酵茶,砖茶的所有营养成分在100℃的高温下都能发挥出来。所谓一沸菌,二沸茶,三沸四沸,都是精华;同时,砖茶没有保质期。越老越好,越香。不仅味道好,养生价值更好。所以砖茶也被称为“可饮用的古董”茶砖有很多优点,可以保存很久。茶砖的保质期一般是10~20年。茶砖是红茶或白茶的一种,采用独特的压制工艺,使茶叶具有独特的砖形。砖茶因其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内部材料,具有长期储存的良好条件。一般情况下,如果保存得当,可以保存10~20年。一般情况下,红茶中的砖茶、千二茶、茯苓茶的保质期为10-15年。三间茶、六堡茶等散茶的保质期为5-10年。其次,一些用料讲究、工艺得当、储存良好的茯茶、砖茶也适合长期储存,但仍需做到干净、干燥、无臭、无污染。砖茶一般存放10至15年砖茶又称蒸压茶,是一种外形酷似砖块的茶叶。它也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压制茶,由茶叶、茶梗制成,有时还会加入茶粉。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等。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的,只是成型方式不同。比如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都是用机械压制而成,而康砖茶则是用棍子锤打而成。
普洱茶的制作各项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写普洱茶,得先交代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
1.杀青。杀青是绿茶生产的标志,是绿茶区别于红茶最重要的工序。杀青后,酶的活动终止了。红茶不杀青,酶的活动发酵时仍在进行,是一种酶促发酵过程。晒青毛茶大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3.晒干。日晒干燥是晒青毛茶区别于炒青和烘青的根本点。天晴时,薄摊晾晒;天阴时,茶叶就摊晾在火塘上吊挂的竹席上。晒青毛茶偶有烟味,原因就在于此。
历史上,云南晒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晒干燥,设备简陋,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手工作坊。传统制作,保留了柔和的阳光、自然缓慢和仍在变化中的干燥过程,也赋予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将对其分类和销售情况、特别是普洱茶形成过程作一些简要介绍。
1.直接以毛茶形态销售和消费。省内产区和部分地区的农民、城镇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饮用晒青毛茶,云南人称其为“大叶茶”。西北地区直接大量购买和销售晒青毛茶,在楚雄州广通火车站自然形成一个晒青毛茶交易市场。
2.通过筛分、风选、拣剔和分级,精制加工成滇青茶,产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春蕊用一级晒青毛茶斩头去尾提制而成,多数为芽毫,消费者形容为“白花花的”,说明原料细幼。春芽用一、二级晒青毛茶各半加工;春尖用中档晒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档晒青毛茶加工,顺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产品。云南省各茶厂均生产滇青茶,销往省内外。滇青茶经久耐泡,除一般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
3.经蒸揉或蒸压成型,产品有沱茶、紧茶、圆茶(后改名七子饼茶)、方茶、饼茶、砖茶、贡茶、竹筒香茶等压制茶,习惯上统称紧压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主销四川等地。应客户要求历史上也曾生产过250克和125克产品。心脏型紧茶主销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文革中,心脏型被改为砖块型,1986年又恢复心脏型生产,目前同时生产和销售心脏型和砖块型紧茶。圆茶(七子饼茶)形似月圆,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产品直径20厘米,中心2.5厘米,边厚1.3厘米,每个净重357克,7个一筒,计2.5公斤。饼茶(又称小圆饼茶),主销滇西北地区,每个净重125克,直径11.6厘米,边厚1.3厘米。20世纪50年代每个净重为100克。方茶销区与饼茶相同,重125克,正方形,规格为10×10×2.2厘米。普洱贡茶,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
4.以上晒青茶系列产品,经后发酵陈化,均可演变成普洱茶。后发酵不再是酶促作用。云南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茶叶运输人背马驮。为降低运输成本,各类晒青紧压茶相继出现了。一匹马驮运50公斤散茶,改为紧茶可驮运70公斤,运量提高40%,运费降低40%。漫漫茶马古道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还在悄悄地重新塑造原始的晒青茶叶。在重塑过程中,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等对普洱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状况不断改善,运时缩短,陈化期不够,所以50年代初人工发酵普洱茶出现于香港。相对于自然发酵陈化的“生普”或“原旧普洱茶”,人工发酵普洱茶被茶人称为“熟茶”或“熟普”。1973年4月,云南召开茶叶加工会议,率先安排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人工发酵使用的原料统统是散茶,晒青紧压茶类不可能再重新渥堆发酵。1976年,“熟普”散茶压制的沱茶7663、茶砖7581面市了。同一时期,“熟饼”也走向市场。用晒青毛茶精制而成的滇青茶类,是近代为适应市场发展出来的品种,成本高,除个别片末茶后发酵用于袋泡茶外,云南一般不作为普洱茶原料使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基本上使用晒青毛茶为原料。
人工发酵普洱茶第一道工序是渥堆。渥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好坏。首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盖麻袋或塑料袋保温,让其发酵。发酵期间的温度控制极其重要,温度低,发不起来,温度高,烧堆。视温度变化及时翻堆调节温度,才能够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堆积发酵,茶叶色泽变为褐红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扒堆晾茶,解散团块,散发水分,自然风干。待茶叶干燥,再进行筛分分档,制成普洱散茶。人工发酵普洱茶陈化期比生茶陈化期短得多。
茶块里有黄色的面粉怎么回事儿
茶块里有黄色的面粉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1.茶树生长环境适宜,生长良好,茶叶中可能会含有一些天然的色素,如类胡萝卜素等。这些天然色素可能会导致茶汤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色。
2.存放过程中长出的黄色粉末。如果茶块中出现了黄色粉末,建议不要饮用,因为这可能是由于茶叶变质而产生的霉菌,如黄曲霉菌等。
以上是茶块中出现黄色粉末的可能原因。如要确保饮茶健康安全,建议在购买茶叶时选择品质可靠的产品,并注意茶叶的保存方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