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叶怎么泡好喝又简单(茶叶的泡法与喝法)
一、茶叶的喝法
煎茶是一种烹煎方法,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此后煎茶法渐趋衰亡。
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
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中饮用。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
1、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2、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著茶盘底部,右手扶著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3、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二、怎样泡一壶好茶
要泡好一壶茶,并享受到喝茶的乐趣,是有一点诀窍的。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影响茶汤滋味的因素有那些。不外乎一、茶的种类,二、水温,三、置茶量,四、浸泡时间,五、茶器的材质五大项。
首先来谈谈茶叶的种类及其泡茶法。茶叶依简单的分类为绿茶、乌龙茶及红茶三大类。在此只针对台湾产量较多的乌龙茶做说明。乌龙茶讲究的是「色、香、味」,因此对于不同的发酵度及焙火的茶叶,如何泡出适当的浓度,而不致太浓有苦涩或太淡只有甜味,就变成是一项专门的技艺了。因此对茶叶的了解,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在台湾,茶叶依发酵的程度,大致有下列几种:轻发酵(约15%左右)文山包种茶,中发酵(20%~30%)冻顶乌龙茶、铁观音及重发酵(50%左右)的白毫乌龙茶又称东方美人茶。另外现在流行的高山茶,一般口味较接近包种茶,属于轻发酵类的。而不管上述任何茶类,在毛茶做好后,还会再利用焙火的技术来固定其风味,并使茶叶内的含水率在5%以内,以便保存。再依焙火的程度分为轻焙火(一分以内)的生茶,中焙火(二~三分)的半生熟或半熟茶及重焙火(五分以上)的熟茶。而轻焙火的茶带花香,中焙火有蜜香及果香,重焙火则有炭火香及焦糖香。台湾人的习惯,一般是轻发酵的茶轻焙火,中发酵的茶中焙火。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发酵的茶,也有很多人是轻焙火,视个人的口味而定。而这些不同的茶,对烧水温度的要求就不太一样。
刚才已有提到,「泡茶」——主要是要泡出茶叶适当的浓度。而前面的五项要素都是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不同的茶类,却有不同的要求标准。譬如包种茶,要求的是茶汤的清爽度及高扬的花香味,因此水温必须要高,高温才能将茶的香气逼出来。但若浸泡的时间过长,则香气反而会变杂。另外属于台湾特有的白毫乌龙,因其茶叶白毫较多,而且又是在夏天采制,咖啡碱及单宁酸含量较多,一般的温度以85℃较为适当。除此之外,其它的茶都是以高温沸腾的水来冲泡。
置茶量呢?则必须要看茶的形状,焙火程度及使用的茶器及大小而不同。条形的茶叶,置茶量约茶壶的1/2,而球形的茶为1/4~1/5.因茶叶遇热水后会展开放大4~5倍。而焙火愈重的茶,茶叶量要愈少。至于使用盖杯茶时,一般约200cc使用3~5公克的茶,而茶壶愈大,茶的比率要愈少。
浸泡时间,若以功夫茶使用茶壶来泡,第一泡(又称温润泡)主要让茶叶舒展,因而时间愈短愈好。但第一泡千万不要倒掉,里面会有相当多的茶皂及茶油,对人体非常有帮助,而且滋味很清甜。若有养壶习惯的人,可一半自己喝,另一半淋在茶壶表面来养壶。而第二泡起,视自己的口味约浸泡10秒至一分钟。一般而言,喜欢轻淡口味及香气的人,时间可以短一点。而喜爱茶汤滋味及刺激性的人,不妨将时间拉长。因为茶叶中的单宁酸会随着水温(90℃以上)及时间而大量释出。对于传统口味的冻顶乌龙茶,时间长一点,才会更有风味。另外焙火重的熟茶,时间则不要太长,否则会苦涩而难以入口。而盖杯的时间,第一泡约一分钟,才会出味。
至于茶器,则牵涉到热水的保温性。对茶汤的滋味影响颇大。泡茶的茶具,大概可分为玻璃、磁杯、陶器(或紫砂)等常见的三大类。保温性以陶器最佳,而玻璃最差。在需要低温的茶类中如绿茶,以玻璃杯最好,而磁器则最能发挥茶叶的香气,尤其是清香类的乌龙茶。因为磁器皆为高温烧结而成,表面已磁化没有毛细孔,对于茶汤的香气能完整的保留下来,散热又比较快,不会影响到第二泡的香味。而陶器中又以台湾的手拉胚壶及中国宜兴的紫砂壶最有名。因其具有吸热慢及散热慢的特性,对于台湾的乌龙茶,非常的适合。所以不论是茶艺馆或是自己家里,几乎都是使用此种茶壶来泡茶。而茶壶的材质,厚薄及烧成的温度都会影响到泡茶的滋味。这点则需要一些经验,若常泡茶,自然就会有所体会及了解。
有人或许会问,水质的好坏是否也有影响呢?这是绝对的。过去有些人喝茶,非常讲究水质,甚至一定只用泉水来泡茶,也有些人是使用矿泉水。没有错,这当然会让茶汤更加甘甜。但是,现在的社会,讲求的是方便,喝茶当然也不例外。不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及金钱在泡茶一事。而事实上,不论台湾或日本,自来水的品质都相当好。若担心自来水中的消毒剂——氯会影响茶汤的滋味,可以另外准备一个较大的塑料桶或水缸,放一个晚上,隔天的水就没有异味。或煮水煮开时,多煮几分钟,自然就好了。若不放心,使用陶制的烧水壶,效果也非常好。
除此之外,必须要常常地练习泡茶。若能将泡茶、喝茶当成生活中的一部份,时间久了,只要看到不同的茶,就自然知道怎么去泡。最后要叮咛您的一点是,「好心情,泡好茶」,因为好茶只给懂得爱茶的人来喝。
您准备好要泡茶了吗?不要犹豫,现在就开始,与您的家人及好友,一同享受泡茶的乐趣!
三、茶叶该怎么泡好喝
1、茶的冲泡关系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2、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选择。
3、(2)活而清鲜古书{茶录}中记载”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
4、(3)储水要得法;容器要洁净,忌晒阳光。
5、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6、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7、选择泡茶用水,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称为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经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盐,这样硬水变成软水。平时用铝壶烧水,壶底之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
8、(A)水的硬度会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於5时,茶汤色泽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会自动氧化而损失。
9、(B)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软水、暂时硬水为佳。
10、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器皿。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11、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12、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13、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14、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15、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
16、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