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千姿百态

如何表达茶叶性价比高(什么茶叶性价比高又好喝)

如何表达茶叶性价比高(什么茶叶性价比高又好喝)

1、桐木诚壹老枞红茶

不得不说武夷山红茶在我国的众多茶类当中,属于佼佼者,再加上福建人做生意方面的天分,武夷山桐木关红茶已经成为了茶友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月光。谁不想每天都能喝到一杯清甜淡雅的金骏眉呢,然而那六七千元一斤起步的价格谁又能不望而却步呢。

2、叶生华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是传统历史名茶,十大名茶之一,在绿茶领域当中几乎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品类。太平猴魁之前一直是资深茶友热爱的小众品类,不过这几年知道和喜欢的人越来越多。这两种绿茶都产自于安徽黄山,都属于烘青绿茶,算是烘青工艺绿茶当中的典型代表品类。

3、顶峰西湖龙井明前茶、龙冠木碗钉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属于历史名茶中的历史名茶了,从古至今都是备受追捧的好茶,发展的时间也比较久,大品牌也比较多。

贡牌、御牌、卢正浩、西湖牌、狮牌、龙冠等等。正宗西湖产区的龙井本就不多,这几个大品牌一瓜分之后,想要购买正宗西湖龙井就变得很难了,几乎除了这些品牌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泡茶,有的人泡出来清香四溢,有的人泡出来却没有滋味,如何泡出一杯好茶?至少有这7个秘密。

01.

茶的秘密

想泡出一杯好茶,最要紧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要泡的这款茶。

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每一款茶都有其各自的属性,用料细嫩或粗老、工艺杀青或发酵、做型条索或压饼、焙火轻或重,如此种种,茶的品性自然不同。

先了解这款茶的特点,才知道这款茶喜欢的温度,适合的器具,该有的茶量等等。

02.

水的秘密

有这种说法:“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性。

水,有两点影响因素。一是水质,二是水温。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是为最佳。

我们生活常见的用于泡茶的水有6类:纯净水、山泉水、矿物质水、天然水、天然矿泉水、白开水。

其中山泉水最佳,若是名茶鉴赏,择水自然要精细些,最好是所品茶产地的山泉水。

不过日常生活中品茶,选自来水净化后适当保留天然矿物质的水则是最方便且性价比较高的选择。既能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又能保证茶汤的香味、口感和汤色,同时还能兼顾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

茶对于水温的要求,大致来说就是:用料越细嫩,水温越低。如白茶,白毫银针水温85度,白牡丹90度到95度,贡眉寿眉则要100度。

03.

器的秘密

茶器讲究两点,一是材质,二是器型。俗语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茶具的材质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陶土

说到陶土茶具,就要提到最具特点的紫砂茶具了。双透气孔结构,吸附茶香,彰显茶气,保温效果也好,很适合冲泡青茶这类对水温要求比较高的茶叶。

瓷器

瓷器来说,白瓷最为常见。最能反映出来茶的本真,既不夺茶香,也不掩盖其缺点。如白茶,红茶,黑茶(包括普洱茶)都比较建议选用白瓷盖碗冲泡。

玻璃

玻璃茶器用来泡绿茶,黄茶俱佳。既可以观其茶叶舒展的状态,又可以赏其茶汤通透的美感。并且绿茶性寒的调调很符合玻璃器具冰清玉洁的气质。

04.

投茶量的秘密

掌握合适的投茶量,有两种方法。

一是按克数投茶

按克数投茶的具体要看哪一款。可见于苏茶之前发布的文章:资深茶艺师私藏的六大实用泡茶心得

二是按体积比投茶

面对不同的茶和茶壶,又没有电子秤,拿不准茶量怎么办?我们可以用“体积投茶法”。

二成满:适用于扁平、条索紧细的茶类,如碧螺春、祁门红茶、细嫩的熟普散茶。也适用于撬下来的紧压茶,体积小,看似很少,实际上重量已经满足冲泡需求。

三成满:适用于比较肥壮的芽茶、颗粒紧结的球形茶或半球形茶。如白毫银针、茉莉龙珠、铁观音等。

四成满:适用于芽叶有点蓬松或条索长而弯曲的茶。如六安瓜片、正山小种、滇红工夫等。

七成满:适用于芽叶连枝非常蓬松的茶或条索长而粗壮的茶。如大红袍、单丛、白牡丹散茶、寿眉散茶、生普散茶等。

总结起来,“体积投茶法”的规律就是:松散的茶叶放多一点、紧细的茶叶放少一点。

05.

注水的秘密

注水手法对茶汤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冲泡时的注水方式有四种。

单边定点注水法

开水壶嘴低就,直接靠近茶壶或者盖碗,沿内壁边缘一个固定的“点”注水。适合冲泡包括普洱茶在内的黑茶。

环绕注水法

将开水壶沿着茶壶或者盖碗的内壁环绕一圈,边环绕边注水。适合冲泡一些除青茶之外的散茶。

中间定点注水法

将开水壶嘴低就,只朝着茶壶或者盖碗,最中间的一个“点”注水。适合冲泡青茶,需要悬壶高冲,这样可以很好激发茶香。

螺旋注水法

将开水壶从茶壶或者盖碗的中间开始注水,然后沿着茶壶或者盖碗的内壁边沿环绕一圈,最后回到中间位置。这种注水方法,除了普洱等一些黑茶不太适用,其它茶冲泡时都可以采用。

06.

出汤的秘密

每种茶工艺不同,茶的内质物质不同,条索的不同都会对出汤速度有影响。

比如:茶条松散的茶,出汤速度比茶型紧结的茶更快;同样的茶压制成饼的话要比散茶出汤慢。

07.

冲泡次数的秘密

每一款茶的品质、用料不同,耐泡程度自然也不同。

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绿茶一般三泡左右,越是等级高的绿茶越不耐冲泡。山东的崂山绿茶、日照绿茶相对普通绿茶更为耐泡一些。

黄茶耐泡性比绿茶略好些,可达五六泡。

白茶的耐泡性就要复杂一些,像白毫银针五六泡,白牡丹七八泡,贡眉寿眉再在此基础上更为耐泡些,并且随着存放的时间越来越久,茶也就更加耐泡些,所以老寿眉可以直接煮饮。

乌龙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的说法,黑茶尤其是一些老茶,也是可以煮饮,非常耐泡。

这就是泡出一杯好茶的七个秘密,都悄悄告诉你了,你掌握了吗?

首先,茶叶的嫩度可以说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所以选茶首先可以看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会比较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这也就是看外在;其次,从条索中也可以看出不同的茶所具有的外形规格,一般来说身骨重,浑圆而挺直,紧实的条索,相对来说原材料会比较鲜嫩。

做工也好,品质上佳,反之则会松散,并且还可能伴有烟焦味,这类的就说明原料老;

第三,色泽,茶叶的色泽与原料的嫩度、制茶的工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类茶会有一定的色泽要求,比如红茶就是乌黑油润,乌龙茶就是青褐色等等,如果色泽偏差不一,深浅也不相同,说明原料有老有嫩,不够均匀,算不上是好茶;

第四,整碎,简单的来说,茶叶的外形跟断碎程度,是以匀整为佳,各类茶种,基本是以中层茶为好,紧实厚重;

最后,净度。主要就是看茶叶中是否混有其他杂物,一般上等的好净度相对比较高,不会夹杂有其他杂物。当然了,不论哪品质规范的茶都不会混杂异味的。

在满足了以上的特点之后,还有最后的一个方法,就是品饮,可以请老板冲泡指定的茶叶,“先尝后买”在茶市场中并不少见,良心老板也乐于奉陪。更重要的是,在冲泡的过程中,也可以观察老板以及观察店内的生意,更有助于选茶。一般懂茶爱茶的老板都是乐于分享的人,不妨可以多看,多问。喝茶和买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可以买些价格便宜等级不高的茶,交交学费,因为这些茶就是用来培养你的口感和学习泡茶知识的,让你从喝茶过渡到品茶这个阶段。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