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联系手工茶叶回收店(茶叶哪里可以回收)
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也不同,以绿茶为例——绿茶制作工序如下:
1、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2、揉捻——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物质转变。
3、干燥——使物料便于加工、运输、贮藏和使用;食品干燥是食品贮藏加工中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干燥技术将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除去,达到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延长食品贮藏期的目的。
扩展资料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
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
本人被湖北工博商贸有限公司骗了4300元。最初联系我的是业务部孙怡孙经理,介绍时说材料不收钱,只收3800元合同压金,加工够五万包返回,每包加工费0.07元,加工量是根据个人手工快慢要多少量,发给我多少量,保证每天有活干,来回物流运费都有公司承担,有铁观音.碧螺春都是100多元一斤的茶叶。加工够5万包可返回合同压金,一人一天能加工3000包左右,15天左右可返回压金,技术含量不高,上岁数老太太都能做。我就交了订金,(都有聊天记录的)第二天公司就发来合同,机器和茶叶粉料,让我收货前把余款转到孙怡微信上。封口机价值一百多元钱,加工1000包左右时电机就烧坏了,孙怡让联系主管部门监事余火田,余主管要求我个人承担换来回运费方可换台新封口机,没办法我付120元来回换机物流运费。前两次加工的成品运到都说不合格,一次是超重,一次是外制线头长度不够,返回重做,来回运费都有一个人承担,来回两次160元。后来三次加工的成品余主管说合格率达不到80%运费由我承担一半,三次一共104元,工钱只付我两次的扣除50%。最后一次的是7月6日到孝南区的货,余主管还说合格率50%,让我主动写一份自愿解除合同协议后才能转给我,我让他发货还加工,他拖着一直不发说二个月合同快到了,一直拖到他所为的合同期终止也没给我转过来。在这期间我经常给他说让多发点加工量,还把孙怡和我介绍时的聊天记录发给他(孙怡不到半个月就联系不上了),余主管非常强调地说公司规定,一台设备的加工户,每次只能发三公斤茶叶(粉墨状的)一公斤茶叶价值五六百元钱,不可能超出压金钱数的。这个合同上根本没写。
我加工的成品快递运到孝感两天,
检验还需排队等上两天,
孝感发往南阳需两天,
三公斤茶叶墨加工我需要两天,
八天我只能加工3000包,检验扣50%,只是1500包,完成五万包需我做大半年。公司给我定两个月合同期,正常八天只能加工成品1500包,每次发货6斤,不合格的也不返回来让重做。这本属于严重的兼职被骗!我本人疑情期问脚受伤了,行动不太方便想找点活干,增加收入,没想到确让湖北工博商贸公司给骗了。压金不退,物流白搭,最后一次工钱不付,协商不成,余火田余主管说让我随便,怎么样都不怕的。我是苦诉无门!
敬请领导们引起重视,因为不止我一个人被骗,受骗的是全国各地的弱势群体,望领导们能及时有效查处此类诈骗公司,帮我伸张正义,要回劳动血汗钱,感谢!
手工制作
一手工制作方法:
1.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2.摊放、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4、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然后于锅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毛尖
5.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左右,即可下炕。
6.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复烘。
7.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8.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9.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左右,每烘摊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经30min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本文来源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